李馨:我的法兰西之旅
李馨,我院法语意大利语系2011级法语1班学生,2015年9月—2016年4月,在法国圣布里厄市担任中文助教,现已被法国西布列塔尼大学录取,开始攻读对外法语专业的硕士。李馨同学现身说法,讲述了自己与法国的两次相遇和在法国的学习生活情况,希望自己的经历能给学弟学妹一些参考。
初见钟情 被法兰西的浪漫和热情融化
李馨第一次踏上法国的土地,是在2013年9月,到法国尚贝里的萨瓦大学当交换生,“第一印象就是天很蓝、人很少,街道很安静。”不过,跟安静的城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法国人从内到外洋溢的热情——一个法国姑娘刚认识了李馨两三个小时,便极力邀请李馨到她家做客,还为李馨做了她家乡布列塔尼的特色煎饼。
初到法国,口语是李馨遇到的最大挑战,“在学校学的都是正式的表达,但法国人的日常交流非常口语化”,这个差异让李馨有点跟不上节奏,还因为发音问题闹过笑话。学法语的同学都知道,cadeau(礼物)gâteau(蛋糕)这两个单词的发音傻傻分不清,有一次,李馨去法国朋友家做客,说要给他们带cadeau,结果发现他们都拿着盘子和勺子准备吃蛋糕了,一番解释后才消除了误会。于是,李馨养成了随时用手机查字典的习惯,“后来慢慢熟悉了,字典也就查得少了。”
很多人都说法国人浪漫,这一点李馨绝对赞同。一次,李馨和一位法国朋友只有一个小时吃午饭的时间,她原本打算买个三明治囫囵吞枣,但法国朋友却不想吃得太“随意”,他们买好三明治后,他专门开车带着李馨到海边吃三明治。李馨感叹说,哪怕是生活中最简单的细节,法国人都会过得相当有质感。
在法国读大学,学校没有宿舍,李馨要自己找房子,课程和作业时间,也相对宽泛和灵活。在这种不设限的自由氛围中,李馨犯过“拖延症”,比如在交作业的前一天狂赶作业之类的,但更多的是学会了安排好时间和生活。
再见热爱 成为中法文化交流的桥梁
李馨第二次到法国,是参加“赴法中文助教”项目,这次她的身份从学生转换到了老师。项目面试的大使馆在北京,不在北京的选手则以电话面试进行,“这是一个全国招募,有很多来自北大、川大的同学一起竞争,我很幸运最后入选了。”
“赴法中文助教”项目是为法国的中学选拔中文老师,通过面试的老师会被随机分配到法国的各个城市。李馨被分到了圣布里厄市的乐布哈兹初中和勒南高中。因为法国的中文资料比较少,所以李馨主要就是辅助本校的中文老师准备上课资料、做中文录音、帮助学生做听力练习和阅读。有时,李馨也会给学生们上课,给法国孩子介绍中国的传统文化,她准备了绘画、填表、连线、填图的小练习,“他们很有好奇心,所以上课不会冷场。”
担任助教期间,李馨接待过两个来自安徽芜湖的交流团,全程为他们做翻译。去年十月,芜湖少年宫一行到圣布里厄市,与勒南高中和乐布哈兹初中签署文化交流协议。其中,最重要的活动就是圣布里厄市长为芜湖少年宫一行举办的欢迎接待和签字仪式。在这之前,李馨从来没接触过市长级别的人物,而当天现场只有她一个翻译,双方交流过程中还夹杂着大量的中国符号的词汇,“那次翻译真的非常有压力”。
不过,芜湖少年宫的老师们都非常喜欢李馨,把她夸成是“别人家的孩子”,意思是让随队的小朋友要向这位姐姐学习。最让李馨感动的是,交流团的老师竟然还送给李馨几包火锅底料——圣布里厄市不是大城市,中国人很少,几乎没有华人超市,能有一包火锅调料简直是拯救吃货。在法国,李馨也常常想起母校的美食:“火锅、烤串儿、泡凤爪、包子、饺子、米线……还是在学校好,小吃街啥都有!”
现在,李馨已经被西布列塔尼大学对外法语专业录取,正式入学攻读硕士学位。她说自己是因为法语而爱上了法国,所以希望学成后回国当一名法语老师,向更多的人传播这门美丽的语言。